您好,欢迎访问阿拉善盟文化馆!

当前位置 阿拉善盟
切换

注:当位置为 灰色,该地区暂未开通无法选中切换。

当前选中位置 阿拉善盟 立即切换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包头
赤峰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巴彦淖尔
兴安盟
锡林郭勒盟
阿拉善盟
通辽
乌兰察布
乌海
区\县
| 游客 | 登录 | 注册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 返回上一级

您的位置: 首页 > 汇资讯 > 详情

“阿拉善非遗”——阿拉善民歌大全 第10期

来源:原创 浏览量:58

时间:2022-07-03 09:33:32

蒙古族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国际上有的学者也曾提出上万年。蒙古族长调以其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

阿拉善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阿拉善的先民们从额尔古纳河流域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再返回到阿拉善,他们的民歌更具有游牧特征和多元文化特性。

阿拉善现有长、短调民歌一千多首,由于自然失传和人为性失传,现在人们会唱的不足半数。我馆组织专业,精干的队伍边收集、边教唱、边录制,推出《阿拉善民歌大全》,为抢救、保护、传承、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1.jpg


陈丕勒吉,1933年生,曾任阿拉善盟民歌协会常务理事、阿拉善左旗民歌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多年坚持从事阿拉善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工作。


1.jpg


陈丕勒吉出生在原阿拉善旗科伯那木格哈根高勒乡一个贫困牧民家庭。他从小生长在众多民歌手中间,幼年开始跟家人、民歌手学唱阿拉善民歌,17岁时成为会唱100多首民歌的青年歌手,被邀请参加一些宴会及民间赛歌活动,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名声。

陈丕勒吉工作、学习、生活在兰州、西安、北京等大都市50余年,但他从未放弃演唱民歌,始终将民歌当作神圣的责任来对待。1999年返回故乡后,他为阿拉善蒙古族学校学生传授民歌,于2008年11月参加八省区首届“阿蒙西日嘎杯”原声民歌大赛荣获“歌手”奖,并被誉为“老一辈歌手”称号。


1.jpg


陈丕勒吉、陈巴音岱两位老人有着相似的人生阅历,相同的生活情趣,而且都非常热爱阿拉善和硕特蒙古长调民歌。为了传承和发扬阿拉善和硕特长调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从共同演唱的几十首阿拉善和硕特长调民歌中精选12首录制成DVD,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微信图片_20220630152518.jpg